可不是要懂事吗? 顶着十六岁的皮囊,内里却是四十多岁的芯子,就是装模作样,也学不来十六七岁少年的天真活波。 林家太太看着沉稳的儿子,没来由的抹了一把泪,捏着帕子。 “是啊!出去一回,我儿就长大了!” 林如海和父母说过一回话,林太太打发丫鬟带他去换新衣裳。 问过林如海,肯定是要问跟着去的两个下人。 母嬷嬷一般只在家中料理家事,反而是常安跟着他逛的地方多。 林如海也不忙换衣裳,绕到下人住的罩房,常安换了衣裳,洗好脸,刚要去和老爷太太回话。 就见自己大爷板着脸飘过来,常安忽而觉着力很大。 林如海冷着脸,温声细语的‘警告’:“你可记着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常安腿肚子有点发酸,似乎要筋了,讷讷点头:“小的、小的知道!” 要是他敢说点什么不好的,今后就不能在大爷身边服侍了! 其实大爷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就是喜各处逛买东西,每睡得早、醒的迟,起码没有去烟花柳巷招惹不该沾的东西。 自己只要说大爷一切都好,似乎也不算欺骗老爷和太太。 常安心惊胆战过了老爷和太太那一关,大爷似乎对他的回答很意,后面还赏了他一锭银子。 林如海也没让兢兢业业的常安失望,回家住了五六,就向老爷和太太请示。 过几就回书院,继续进学。 林家太太还没和儿子住热乎,见他又要出门,心里可不高兴:“回来才住几,怎么就要去书院里了?” 林老爷一看就知道子又要犯那个病,沉着脸训斥子:“他原先又不是没住过,慈母多败儿。” 林家太太脸就更差了,若是前世的林如海,大约也是沉默着,看母亲将伤心独自消化。 林家太太是慈母,倒也没有败儿,林如海也是后面自己做了父亲,贾仙逝之后,又当爹又当妈,才深深体会到对孩子的牵肠挂肚。 林如海陪着笑,连忙安母亲:“母亲,书院就在苏州城郊,你若想我,就叫管家安排马车,载您出去,还能看看风光。” 儿子这么一说,林家太太像是吃了灵丹妙药,马上转悲为喜,“如此你就去,有什么想吃的想用的,就叫他们带信儿回来,母亲给你送去。” 林老爷冷哼一声,见儿子把子哄回来,也不好再煞风景。 去书院要预备好些东西,原先都是母亲和家中管家持,林如海这回不要人假手,亲自出门去挑选笔墨纸砚等物件。 小厮常吉高高兴兴跟着出门,同行的常安却嗅到了不同的意味。 所以,在林如海闲逛到首饰铺子的时候,常安半点不意外:“大爷,您不是来预备进书院的文房之物吗?” 林如海皱皱眉,拿起一只簪子,看表情就知道不意。 对常安道:“那些东西书房里不是还有?” 瞧瞧常安那张脸,带着他来逛街挑东西,可真是扫兴。 林如海是有正当理由:“我一去书院,就要好些时不归家,给父亲和母亲置些东西……” 常吉在一旁笑着恭维:“大爷真是一片孝心。” 林如海又看了几眼,抿着嘴摇头:“咱们苏州的首饰铺,款式还真不如京中。” 常吉起先还觉着常安一惊一乍,大爷就是给太太看几样首饰,至于这样苦瓜脸吗? 马上没多久,常吉也觉着大爷怪怪的。 林如海看上一对陶瓷娃娃,那是专门卖给小姑娘玩的物件。 大爷很喜:“这些陶瓷娃娃有趣,买一套回去摆着玩。” 大爷还特别喜人家摊子上摆出来的小花鞋:“想不到老人家竟是有这样的巧手,这双虎头鞋……” 常安和常吉尴尬对视一眼:“爷,那是给孩子穿的。” 大爷似乎没听进去,让卖鞋的绣娘包上两双,自己拿铜板付钱,然后到常安怀里。 你以为这就完了? 常吉和常安,眼看自家大爷买了荷包、络子、绢人、糖人、面人、草编蛐蛐之后,又看上了小贩扛着卖的风筝。 林如海一口气就买上五个,看两个仆人一脸疲惫,耐心解释原由: “今年还没放风筝,多买几个,趁着未尽,带母亲出去踏踏青,将病气都放走,必定一年平顺” 常安和常吉已经麻木了,点头如捣蒜:“是是是……大爷一片孝心。” 林如海拿着一个双飞燕的的风筝,眸子一黯,没了兴致。 以前黛玉小的时候,每到,一个家中不是她生病,就是贾和自己连着病,他们一家子都没有出去放过一回风筝…… 常吉和常安也不懂,为什么大爷忽然没了买东西的兴趣,付过风筝钱,神情凝重的要回去。 林家太太只觉得儿子买的东西样样都好,今天她头上戴着的头面,就是儿子亲自在京城挑的。 这些小面人、绢人,一个个多有意思,她儿子买这些东西来给自己解闷,林太太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说林如海不懂事。 听儿子说想在进书院读书前带自己去踏青,林家太太笑得和不拢嘴,私下和丈夫道: “我们如海出去一回,越来越会体贴人了!他从小书院在书院里,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你是当爹的,也该把婚事相看起来。”ZgXxh.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