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地点安排在阑心,佘主任的办公室。胡秀山是上级兼新技术组长,项樾失误亏欠,双方探望佘主任都师出有名,一同碰面也就顺理成章。 人不宜多,楚识琛是面谈的主力,把控整个计划和报告的核心,项明章亲自陪同,彰显出十足的诚意。 见面当天,项明章和楚识琛准时抵达阑心文化园的行政办公区,信息系统支撑部门。 佘主任的办公室不大,中规中矩的装潢,项明章进门关心道:“佘主任,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好的。”佘主任康复不久,气还可以,“多亏小孟在医院照顾,我都不好意思了。” 楚识琛说:“孟总监很内疚,终归是项樾的失误导致,我们対不住您。” 佘主任无奈退出选型组,内心有怨是一定的,但项樾居然搭上了胡秀山,他只能不计前嫌:“不说那些了,胡部长接手,项目肯定会落实得更好,之前的就翻篇了。” 说着,胡秀山到了。 众人起身,胡秀山带着秘书进来,衣着朴素,中等的个子,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项明章主动伸出手,说:“胡部长,久仰。我是项樾通信的总裁项明章,这位是本次项目负责商务工作的楚识琛。” 胡秀山回握:“好,大家坐下谈吧。” 楚识琛坐姿笔,从容地抿着,他没有预备一句奉承,也不打算堆砌任何漂亮的话术。 胡秀山说:“你们递的报告我看了,全篇基于一种假设,就是文旅部需要借款,你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 言下之意是问消息来源,楚识琛回答:“销售的本质就是足客户的需求,足之前,要先具备分析需求的能力。” 胡秀山道:“所以你觉得,你们的分析很到位?” 楚识琛看向胡秀山秘书手里的文件夹,大方地说:“是,否则您不会答应见面。那份报告也不会在这儿,而是已经进了碎纸机。” 胡秀山招了下手,秘书把文件打开放在茶几上,纸页褶痕明显,说明被翻看过无数次。 胡秀山问:“我怎么确定报告的真实?” 楚识琛有备而来,从包里拿出一封厚实的档案袋,说:“报告评估了数十家银行,我们全部得到了首肯,有沟通有监管,也有协议,接受一切查证。” 秘书接过打开,随机取了几份给胡秀山过目。看完,胡秀山道:“科技公司,最无价的就是数据资源,你们大费周折地送给我,是慷慨,还是要资源置换?” 楚识琛回答:“宣介会发生意外,対佘主任和选型组都造成了影响,我们想要尽力弥补。” 佘主任摸不准胡秀山的倾向,介中地说:“我个人没关系,不耽误项目最要紧,说实话,宣介会太仓促了。” 楚识琛分析过,首轮的效果不佳,为了后续工作的展开,第二轮一定会提前举行。 庞大的项目,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环节也会相应提前,他趁势道:“齿轮一转俱转,船才会走,而资金就是把控航程的总舵,项樾做这些事,是希望能与大船同舟共济。” 胡秀山点了点头,忽然问:“二轮准备得怎么样?” 项明章旁听许久,轮到他侃侃而谈:“针対目前的选型要求,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分别侧重支撑、效率和粘合,后续需求升级,可以再做融合加强。” 佘主任兴趣道:“模拟过场景吗?” 项明章说:“这周会做第二次模拟。” 楚识琛道:“研发组由项先生亲自带队,技术是本,这座阑心文化园就是项樾的成果之一。” 双方谈了四十分钟,胡秀山的身份不会久留,差不多该走了。 看似没有谈出结果,胡秀山也没有明确表态,但他把档案袋在了文件夹里,给秘书要一并带走。 在座每个人眼明心亮,都有了谱。 项明章和楚识琛一同告辞,从行政区出来,两个人沿着树荫一边走一边复盘。 胡秀山做的决定重大,因此每句话都留有余地,这样的人周旋起来最累,项明章道:“今天辛苦你了。” 楚识琛说:“我们掌握的话语权有限,就更不能巴结他,反而要申明态度,强化自身目的,不然会更加被动。” 项明章认可道:“胡秀山显然动心了。” 楚识琛心情明朗:“我有预,他会联系我们的。” 走过一段路,四周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楚识琛上次没机会逛一逛,此刻忙完了正事,松弛下来有些蠢蠢动。 恰好经过园内的文化馆,他好奇地问:“里面是什么?” 项明章也不清楚,说:“进去逛逛。” 两个人进了文化馆,纯白的简约建筑,四层高,现代风格,而每一层陈列的全部是时代旧物。 一楼是报刊展厅,收藏着近现代全国各地的报刊和杂志。 楚识琛一进来就呆住了,他没想到过去的报刊会被保存下来,张贴展示,后世之人能看到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他缓步走过一面又一面墙壁,报纸上悉的字体、排版、行文方式,既遥远又亲切。 可惜现代人嫌繁体字看得累,展厅里人很少,项明章囫囵扫过,慨道:“现在没什么年轻人看报了。” 楚识琛情不自地说:“以前都看的,如果发生大新闻,跳下电车也要赶紧买一份。” 项明章问:“以前的事你不是忘了?” 楚识琛愣了下:“我听家里人讲的。” 目光落在报纸版头,楚识琛发现是按照年份陈列的,1943年,他往前走,脚步越来越慢,1944,1945…… 楚识琛几乎停住,贪婪地望着他离开那一年的旧报,各界消息纷杂,大大小小的报刊每都有重大新闻。 这时项明章从另一边走过来,目光掠过一张破损严重的报纸。 晃见一行标题,项明章霎时定在了原地,念道:“复华银行。” 楚识琛错愕回头:“……你说什么?” 项明章一字一顿地念完:“敬告国民——复华银行关闭公告。” “咚”的一声,楚识琛的包落坠地,他张着打颤的五指,似是胆怯,脚步沉重地走到那张旧报前。 纸页泛黄,残缺,印刷的字迹斑驳模糊。 可的的确确是他撰写的公告。 楚识琛记得那样清楚,公告里的每个字,每句话,在他拟于心、落于纸的时候就再也忘不掉了。 他动了动,在新世纪,在这间文化馆口而出—— “自复华银行兴立,幸得国民支持,谨遵法度条理,险渡重重危机。 然国运孔艰,外忧内患,挽经济崩坏,必先决国家存亡。 敝行与广大同仁共筹办法,市场淆紊,收效甚微,列强不除,良策无以展布。 今愿舍百股万金,另行本之道,自当竭尽全力救国民之苦痛。 故拟此公告,正式宣布——复华银行将于民国三十四年,停业关闭。” 还剩最后两句,沈若臻顿了顿,他曾经抱憾的,祈祷的,在今朝一一见证,改天换地中,再读已是另一种怀。 “柳公云,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吾仰祈国泰民安,世途宽坦,重历中国银行业之肇昌。” 作者有话要说: 1,前情回顾:项查到复华和沈父,加班,休息室试探楚。2,公告大意:复华银行创办以来,有幸得到国民支持,遵纪守法险渡各种危机。然而国家艰难,外忧内患,要挽救崩坏的经济,必须先拯救国家的存亡。复华银行和广大同仁一起筹谋办法,但市场紊,效果微弱,不驱除列强,好计策也无法施展。现在复华银行愿意舍去钱财,走另外一条本之路(暗示,剧情后面代),会竭尽全力挽救受苦难的国民。所以宣布关闭。柳宗元有诗云,雄鹰在下一个秋天挣枷锁翱翔云间(柳在参与革新后抒发所作)。我祈愿国泰民安后,再见证一次中国银行业重新开始走向昌盛。 第66章 项明章本分辨不清报纸上的字迹,只听楚识琛句句真切,声声入耳,不需振臂铿锵,却吐字如擂鼓,他的心脏跟着一起怦然狂跳。 楚识琛念完,一步迈至旧报近前,他伸手触摸,怕纸脆残渣落,恐墨浅痕迹消,动作那么轻,那么慢,忘记掌下隔着一层玻璃。 项明章从未见过楚识琛的这般样子,入着道,眼虔诚,仿佛对着的不是一张报纸,而是一尊通达的神佛。 他想叫楚识琛一声,张口又止住了,忽然明白了那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楚识琛的指尖抚过公告上的每一个字,撰写的时候他已是孤家寡人,下笔怆然独悲,刊登后再无退路,徒有一腔决绝。 最后一次读这篇公告是在安全转移的那艘船上,然后风暴来袭,他的旧物淹没于海,跟着一起葬送的,是他被永久抹除的渺渺半生。 而此时此刻,楚识琛刚完成银行分析报告,浩瀚数据翻覆脑海,拼凑成一部银行业的发展史。 旧愿达成,有幸亲历。 楚识琛收回手,退开半步,仰颈一声长长的笑叹。 项明章滋味难明,他目睹了楚识琛的震愕,伤怀,以及方才那一刻的潇洒豁然,汹涌的疑问堵在他的间,包裹着跳动不止的心脏。 半晌,楚识琛恢复平静,空旷的展厅带着回音,他庄重地说:“我失态了。” 项明章却只觉鲜活,小心地问:“因为这篇公告?” 楚识琛赧然自夸:“这篇公告写得很动人,至少很触动我。” 项明章心思暗转,公告刊登于1945年,和资料中银行关闭的时间吻合,当时沈作润已经去世了,那发表公告的人会是谁? 会不会是最后四年间,没有留下信息的那一位银行行长? 项明章望向公告结尾的落款,只有“复华银行”,他失望道:“写得这么动人,可惜没有署名。” 楚识琛下意识地说:“有的。” 项明章道:“我是指撰写的笔者。” 楚识琛的目光飘向柳宗元的那句诗,改口说:“既是公告,大约只写银行的名字就够了。” “不对。”项明章反驳,“‘吾仰祈国泰民安’,用的是个人口吻,撰写公告的人为什么没有留下名字。” 楚识琛怔忡道:“也许他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项明章注视着楚识琛的神情,没有继续谈论,他捡起掉在地上的包,说:“走吧,再去别处逛逛。” 楚识琛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真想撬开玻璃,把旧报摘下深藏囊中,转念又释怀了,这般光明正大地展览于世,大概才是一段历史最好的结局。 两个人把四层楼逛了一遍,普通游客是走马观花,楚识琛是踏雪寻梅,恨不得停驻在每个展柜前细赏一番。 一间文化馆耗尽了神劲儿,没力气再逛别的地方,这大半天,楚识琛谈项目、念公告,出来被早冬的光晒着,不免口干舌燥。 项明章也渴了,说:“前面有咖啡馆。” 楚识琛不想喝咖啡,情绪浮沉值得酌一壶觞:“我们去喝一杯?”ZGxxH.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