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瞥她一眼,没再多说,只盯着她学算术。 这些子许京华在太后中,别说玩儿,连太子殿下也没见上几回。她要学着怎么做一个太子妃,刘琰则忙着做太子,偶尔见面,只简略说一下最近做了什么,就又得各忙各的去。 甚至于除夕这,两人都没说上话。早起刘琰要随着皇上祭天地太庙,夜里皇上还要赐宴百官,到城城楼上去个面,以示与民同乐,如此守岁到天亮,就是正旦大朝。 大朝之后,宰相又带着百官来朝贺太后,把这些应付过去,里才算是能安安生生过年了。 “你们这过个年也太累了。”许京华小声和刘琰嘀咕。 刘琰从昨早上起来,到现在还没合过眼,听许京华说累,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你快回去睡一会儿吧,晚点再来。”许京华见状,忙催他去休息。 刘琰却有点舍不得,看一眼屏风那边正说话的太后、长公主等人,见没人注意这边,悄悄伸手握了握许京华的手,道:“那你送送我。” 许京华就穿上大衣裳,送他出去。 “你们昨晚守岁高兴吗?”刘琰边走边问。 许京华是和后妃子们一起陪太后守岁的,“嗯,高兴的。我听她们说话也不绕那些弯儿了。” 刘琰笑道:“胡宝林不在,没人炫耀,自然就不吵不闹了。” 许京华惊奇:“她们以前是在吵闹吗?我都没听出来。” “听不出来也没事,她们以后应当也不会吵了。就算再有胡宝林那样的人,也不会有她那样的底气,父皇应该也很喜如今这平衡的局面。” 贵妃刚生下皇子,想的肯定是好好抚养儿子长大;德妃、贤妃也差不多,安享富贵,盼着儿子早娶生子罢了;剩下的都不成气候。 “是啊,娘娘也说,以后都是安稳子了。”许京华仰头看看天,呼出一口热气,“京城的年真暖啊!觉天就要来了。” “那可不是,初五就立了。”刘琰停下脚步,侧头望着许京华,笑微微道,“天一来,册立太子妃的旨意,也就该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白天肚子好疼,趴了一整天才爬起来写…… 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的小天使哦~ 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丫小月亮、林深时(*nwn)见鹿 1个; 谢灌溉[营养]的小天使: 兰回忆 109瓶;晨微醺 24瓶;晨光、圆圆白白小胖胖 10瓶; 非常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定亲 京城的天,比许京华想的还要来得快,上元灯节一过,大衣裳就穿不住了,又过得几,连花都开了。 闷了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游宴饮,许京华也受邀去参加了几次赏游宴会,其中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是卫国公朱家赏梅宴。 朱家果园里就有一片梅林,这时节正开得若红霞,朱家遍邀亲朋,朱苒也把自己的小姐妹们都请了来,不单许京华,连楚慧、韩华、何明颖三个都赴约了。 许京华和这三个姑娘久不见面,自是要聊聊近况,寒暄一番。 不过一开始,大家可能都觉得有些生疏,说起话来有所保留,直到心直口快的朱苒忍不住问:“阿慧,我听说你要定亲了?” 楚慧脸一红,小声问:“你听谁说的?” “我祖母啊,不是她给做的媒吗?”朱苒笑嘻嘻问。 楚慧脸更红了,小姑娘们都笑起来,许京华好奇:“男方是谁啊?” 朱苒笑道:“还没下定呢,我现在说,阿慧该不好意思了。” 许京华寻思着说了她也未必认识,便没追问,不料后来大家去梅林赏花,楚慧悄悄拉住她,单独说了几句话。 “家父听说郡主今会来,特意叮嘱我,让我向郡主致谢。”楚慧说着屈膝行礼。 许京华忙一把拉住:“谢我什么?快别这样,让别人看了,还以为咱俩闹别扭呢!” 楚慧恳切道:“家父说,楚家原本有一场倾覆之祸,多亏郡主才得以化解,我虽不知何事,但家父从无虚言……” 这说的是当初闵烈皇后那事吧?许京华拦住楚慧,道:“我大概想起来是什么事了,你回去同令尊说,不用谢我,我没做什么,都是皇上圣明。” 楚慧答应一声,许京华想起楚询受伤的事,又问:“令尊的伤都好了吧?” “已痊愈了。”说起这个,楚慧脸上出后怕之,“那天外面得很,爹爹却不在家,我们知道必是平去了,只好一家人聚在一起念佛,可是早上爹爹还是一身血地被送回来……” 她说着眼圈泛红、声音哽咽,许京华忙握住她的手安:“都过去了。” 楚慧点点头:“好在伤得不重,我娘也不和我爹怄气了,”她微笑起来,“倒有点因祸得福的意思。” 许京华也笑着晃一晃她的手,宽道:“楚指挥使忠勇无双,你们家的福气以后还大着呢。” 楚慧不好意思地笑笑:“借郡主吉言。” 两人牵着手慢慢走,楚慧看看前面已经走得有点远的小姐妹,又偷偷瞧瞧许京华,“我听爹爹说,郡主八成要做太子妃了,是真的吗?” 她语气很小心,许京华瞧着她那样子,倒不觉得不好意思,点点头道:“八成……是吧。” “恭喜郡主。”楚慧道贺的语气非常真诚,“上次远远看见你和殿下一起,我就觉得很相配了。” 许京华想了想上次是什么时候,惊诧道:“上次?你说七夕么?那次我穿的男装吧?” 楚慧捂着嘴笑:“男装也能看出是你啊。” “那你眼神还好,以前我穿上男装,一般人都看不出来我是女孩。”许京华说完,出其不意问道,“令尊要给你定的亲事,是哪一家啊?” 楚慧脸又红起来,但许京华坦然承认了要做太子妃,她也不好再扭扭捏捏不说,便低头道:“是西安府尹的长子,他如今在京,准备考这一科进士科,考完就……” “考完就下定?”许京华看她着实羞涩,也不敢开玩笑,直接道贺,“恭喜恭喜,能考进士的,一定是个大才子。” 楚慧抿着嘴微笑,许京华想起朱苒说的,又好奇:“是朱老夫人做的媒吗?西安府尹是文官吧?和朱家是亲戚?” 楚慧摇摇头:“不是亲戚。”她一时有些不知怎么称呼,斟酌了一下,才说,“原先刺史也都领兵作战,徐大人是收复西安府后,就地任命为府尹的,朱将军也参与了收复西安府之战。” “原来如此,还是文武双全之家,好亲事。” “我娘就是看中他家现今是文官,他……徐公子又要考进士,”楚慧脸微微红,“我娘说,这辈子为我爹担惊受怕,实在是够了,不想让我也……” “放心吧,天下太平,以后再不会有战事了。”许京华安道。 楚慧点点头,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前面朱苒就叫她们过去,两人追上小姐妹们,高高兴兴玩了一天。 第二进,许京华迫不及待和太后说了这个消息,太后听了也高兴:“是门好亲事。西安府尹,是叫徐耀辉吧?” 旁边郭楮接话:“回娘娘,正是。” “以前先帝夸赞过他,说文能安民、武可平,两家门第也相当,卫国公很会做媒。” “昨婶娘也去了,我听婶娘说,朱家也给苗苗说亲呢,这么好的亲事,怎么不说给苗苗?”许京华好奇。 太后道:“八成是舍不得苗苗。出嫁从夫,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新科进士多数都要外放出去做县官,他家又不指望女婿多出息,多半是想挑个公侯府第的孩子,以后门荫入仕,一直留在京里。” 事情果如太后所料,一个月后,朱苒的婚事先于楚慧定下来,男方家长也是保先帝登基的五千勇士之一,国公府第。朱苒的未婚夫婿已入殿前司当值,先前侍卫司叛,还曾立功受赏。 之后进士科考完,徐、楚两家也正式下定。 许京华因为老爹周年祭近在眼前,两家都没去道贺,只准备两份礼物,派人分别送了过去。 齐王提前请白马寺高僧,为许京华父母做了七七四十九道场,又陪她一起去了北邙山墓地致祭,段弘英人在京中,自然也跟着去了。 刘琰为此,第一次觉得储君身份是他的劣势,等许京华回来后,拉着她的手说:“对不起,这样的子,原该我陪着你的。” “现在可还轮不到你陪我。”许京华微笑,“要说‘原该’,那也得是兄长才‘原该’,你想做我兄长么?” 她这是把他和段弘英区分开了,一个还没正名、现在是外人,另一个是邻家兄长、以后将是外人。 刘琰心里熨帖,握紧许京华的手,“不了,改天我亲自谢谢你那位兄长。” 许京华:“……不用了不用了,他现在在国子监好的。” “前阵子幽州来消息,说段文振有两个多月没面了,几个儿子都有异动,说不定段弘英很快就要回去了。” “这就回去,有把握吗?” “看情势吧,先让段文振几个儿子闹一闹。” 刘琰也只是随口一说,他还有正事没说呢,“册立太子妃的诏命已经拟好了,过几就昭告天下,到时会有些繁琐礼仪,须得有父系长辈出面,五叔毕竟也是我叔父,不姓许,父皇就在朝中找了一位洛籍姓许的……” “娘娘和我说过,颍川侯是不是?” 许家实在找不到族人,齐王来主持又不合适,容易引人疑惑,所以太后和皇上商量之后,便在朝中找了同姓许、且是洛籍的颍川侯与许家连宗。 颍川侯名叫许恭,爵位源于父荫——他父亲是石重义手下有名有姓的副将,五千勇士里数得上名号,可惜北伐时年事已高,没有领兵出战。 后来收复神都,老将军听说喜讯,高兴之下饮酒过度,一醉去了,先帝闻讯,颇为怀,就让许恭袭了爵位。 “对,颍川侯如今任太仆少卿,为官虽无什么政绩,却也没犯过错,与上官下属处得都不错,父皇觉得很合适,左右只是连宗罢了。” 许京华笑着点点头:“嗯,我听娘娘说,这位侯爷相貌堂堂,借来履行一应礼仪,倒也能充个门面。”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天上掉下一门太子妃族亲,颍川侯府自是求之不得,两家很快连宗,接着选定许京华为太子妃的诏命也颁告天下,从此许京华就是准太子妃了。 然而名分已定,两人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除了未婚夫要避嫌之外,许京华不方便再像从前那样,时常去太后中小住——毕竟怎么算都是婆家。至于太子殿下,要重新跟着皇上听政,也轻易不能出来。 两个人经常十天半月才能见一次,每次还都只是在太后那里打个招呼,没有说悄悄话的机会,幸好太后没着他们通信,至少还可以鸿雁往来、互通有无。 如此,许京华就知道了今年新法推行,果然顺利很多,但是之前刘琰担心的高穆去庐州会生,也不幸应验——此人急于求成,以便尽早返回中枢,但庐州民心本就不稳,被他这么一,又闹起来,围了刺史衙门。 高穆不是沈维,见闹起来,不但不肯缓和态度、稳住民心,反而调集亲卫,将带头的民全抓了,还要从重治罪、株连家人。 当地仕绅联名上告,说高穆残百姓,庐州监牢人为患。不久又有消息传来,说庐州学子结伴上京告御状,没走多远就被高穆抓回去了,还被革了举人功名。 至此事情彻底闹大,皇上恼恨高穆办事急躁,懒得再查问,就地免了他的官职,另派大臣接任庐州刺史,处置后续事宜。 国家大事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令人烦恼不已,刘琰每都是靠着读许京华的信,才能真正展颜一笑,从心里快活起来。 准太子妃写信一贯随心所,从跟着老嬷嬷学中规矩到宋怀信教授《列女传》、《女则》,想到哪里写哪里,也不讲究遣词用句,却每每逗得太子殿下发笑。 比如:“自从嬷嬷们来了之后,宋先生绝口不提武则天,只叫我以长孙皇后为榜样,说长孙皇后贤良大度、母仪天下,所以青史留名,可我自己回来一翻史书,原来长孙皇后三十多岁就死啦!这贤良大度有什么用啊?我可不要学她! 宋先生听了我的想,气的跳脚,骂我没出息,说人活着碌碌无为,活一百岁也没意思。我说我不管那些,我只要自己活得高兴,不干坏事不害人就行了。至于那种给丈夫照顾小妾的贤良大度事儿,谁做谁做,反正我不做。 宋先生吓了一跳,问我是不是想学隋文帝独孤皇后,我回来一查独孤皇后事迹,登时拍案叫好:有这样的榜样,谁要学长孙皇后啊!”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就是太子妃了~嘿嘿 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的小天使哦~ZGXXH.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