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王师来了! 一出手就真正占据了济北、东昌、西兖州大部分地盘——说是占,其实也没让政权下乡,也没在几十座县城都驻兵。那么干就太分散兵力了!所以大明王师的占领,仅仅是官员到县,加上“黑骡子兵”的下乡巡逻。 可别小看“骡子兵”下乡巡逻的意义。北国这边还是兵荒马的世,没有那种不把自己武装起来的村寨,看看这些村子的外墙、大门,还有门外和墙外的壕沟就知道了。 济北、东昌、西兖州三府的县城虽然只有几十个,但是那种武装起来的村寨却有上千之多。每一个村寨其实都是一座“小城”......现在的北地,其实就是城堡遍地的时代! 朱皇帝的兵力再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城堡都占据了。所以占领一块地盘的标志,并不是占据所有的城堡,而是占据几个具有指标意义的城堡——县城,然后再派出骑兵到处巡逻。 因为中原这里的“村长”和“寨主”们实力再强,也就是组织一群老农民去和隔壁村子群殴。组织一支可以掌控各个城寨之间通的骑兵,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所以谁家能掌握县城,同时还能派出骑兵“统治”乡野的通线,那么谁就真正占住了地盘。 如果明军没有能够和清军骑兵在乡野较量并且占据上风的“黑骑兵”,他们基本占领了几十座县城,也不能算完全占住了三府地盘。 而且在控制不了乡村和通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几十座县城不得而复失,还得派出大量的兵力去固守,形势就非常被动了。 而现在,史可法手下8个营的“骡子兵”(总共4000余人,装备2000支燧发),已经成了清军正绿旗无法对抗的存在! 所以济北、东昌、西兖州大部分地盘,都已经归了大明王师了。 但是明军在山东方面的主要战役目标——围点打援,以重创清军主力的目标,却依旧没有达成。 面对济北、东昌、西兖州三府绝大部分地盘的快速易手和清军骑兵的败落,北京城内的顺治大汗其实早就坐不住了。 一连多都在奉天门外的蒙古包里面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商量着要南下救援德州城。 十二个议政王大臣也分了两派,内院大学士里面的索尼、宁完我、冯栓、孙之獬(他和索尼共过患难,一起在登州吃过驴火烧,所以被提拔当了协办大学士),六个内大臣里面的拜音图、卓布泰、纳穆生格等七人都主张“持重”,也就是再看看...... 而大学士富察.额黑、大学士刚阿泰,内大臣苏克萨哈,内大臣班布尔善他们四个,都主张马上出击。 另外,率领步军营驻兵在黄河两岸的内大臣陈泰也上奏表达了支持出兵的意见。 此外,皇太叔多铎、郑王济尔哈朗、太原的常阿代、河南洛的劳亲、平的尚可喜,全都上了折子,主张持重。 所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一连开了几,主张出兵和主张持重的两边只是各执一词,谁也没法说服对方。 顺治皇帝虽然倾向出兵,但是他自己的实力有限,如果多铎、济尔哈朗、常阿代、劳亲、尚可喜这些实力派都不出兵,就他自己的实力加上被他忽悠来的蒙古人,好像也没什么把握...... 就在顺治皇帝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更坏的消息就在顺治十年的年关前十几二十天内陆续传来了。 明军开进属于北直隶的河间府了! 而且还在北直隶各处张贴告示,宣布“三年免粮”,还到处攻打州县城池,打破城池以后也不占据,而是开仓放粮,捕杀清朝这边的官吏兵丁,折腾完了以后还把州县城内的汉人人口全部劫走(其实也没多少),并且将城城付之一炬! 完全一副寇做派! 而且还是比较厉害的寇,不到20天时间,就已经打破了属于河间府的宁津、庆云、吴桥、盐山、南皮、河、埠城、景州等城池。 整个河间府都陷入了恐慌,整个北直隶也都知道了这样一个现实——大明,回来了! “这,这,这......这个史可法想干什么?”顺治皇帝高声质问,“他到底是明朝的总督,还是寇的总督?怎么干点事儿都和寇一样?” 史可法是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至少现在不能回答。 “皇上,这是明摆着的!”索尼答道,“他就是要咱们出兵啊......他在德州布下了重兵,就等咱们的大军过去决战了。” “他,他有必胜的把握?”顺治问。 “没有!”苏克萨哈回答。 “没有!”索尼的答案也和苏克萨哈一样。 主攻主守两派难得一致了。 被索尼提拔到协办大学士位置上的孙之獬则替老大哥补充了一句:“对他而言,打胜打败都一样!” “这能一样?”顺治有点奇怪。 “当然一样了!”孙之獬说,“现在的明军不比过去,我大清天兵即使能胜,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咱大清有几个八千可以损?” “还几个?一个都凑不齐了!”努尔哈赤的侄子,新觉罗.拜音图哭丧着张老脸说,“咱们手头的老洲壮丁不过4000,加上八旗蒙古的壮丁,也凑不上8000之数啊!” 所谓八旗蒙古,就是编入八旗的蒙古,不是草原上的游牧蒙古——八旗蒙古和游牧蒙古的差别就是汉军旗和汉人一样,看着有点像,其实不是一回事儿。 历史上被人称为“八旗最后的脊梁”什么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其实就是游牧蒙古的东蒙古三盟练军,本不是八旗兵...... 现在顺治大汗这里的八旗洲和八旗蒙古丁壮加一块儿也就是6000多人,算上比较靠谱的汉军,也有一万出头一点。 打一场胜仗就没了...... “这不是还有游牧蒙古和绿旗兵吗?”富察.额黑是个大黑脸,看着就忠厚,所以顺治也不顾他是镶白旗出身,和多尔衮走得比较近,照样重用了。 “咱们现在不是蒙汉一家吗?”额黑道,“都不分彼此了,怎么还死不起呢?” “对啊!”顺治皇帝点点头,“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明军干起寇的活儿啊!他们这么个折腾,明年的布、秋粮找谁去收?” 现在大清朝是秋两税,天收布,秋天收粮,也就是布秋粮。布是一户一匹,可以折。秋粮是一亩一斗五分,也可以折。 如果不折,那就得加上火耗。火耗不是朝廷的,而是下面管事的官吏要吃要喝要贪...... 除了布、秋粮外,还有冬夏两季的徭役,徭役颇重,一丁一年要服役30天,还要自备口粮,去给大清朝修路筑城盖房子。 负担那么重也是没办法,人口少,地盘小,还得对抗大明朝这个怪物,不问老百姓多要点怎么办? “索尼!”顺治又问,“如果明年直隶南部的布、秋粮都泡了汤,朝廷的财政还能维持吗?” “这个......”索尼心说:维持个啊!战端不开还能勉强度,现在打起来了,花钱如水,全是皇阿玛留下的老底子在维持。 顺治看着索尼不说话,就冷哼了一声:“我大清,不,是大蒙古已经退无可退,必须得出兵了!”zgXXh.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