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很贵,普通人不要想了。” 不管别人怎么夸,他们这边该走还是要走。 李家庄,协理中台 天磊,还有四个桨手,一个桅杆手上了船,身上的轻装简行,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汴京。 让圣人知晓,他们兴华府,海太城,船务司,做出好东西了! 从年后纪彬正式拿到允准文书,到七月开始建船务司,人员陆陆续续到齐。 现在十月份,终于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出发! 让汴京百姓看看海边百姓风貌! 他们都是南军国的骄民! 船只飞速行驶,但周边的百姓们却不肯离开,眼里都是船只的影子。 纪彬也松口气。 终于能歇一歇了。 既然急速船造好,那就给船务司的大家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休息! 等休息回来,码头那边会增派两倍的人手,自然是晁知府巡盐使的人手过来。 而且巡盐使还托了关系,从鲁地调来五名专修码头的工匠,在鲁地也是十分有名,靠着他家里的关系这才能来的。 估计也是投桃报李, 谢纪彬让他挂个名。 这对纪彬来说自然极好,晁知府出钱,巡盐使出人,他这码头岂不是修得更快? 船务司的众人要休息几天,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要做什么。 其中协理左右中郎,这两位还是要在船务司忙蒸汽机的事,纪彬在其中又提了几点,他们在想办法完成。 还是那个解释,一道习题里,纪彬是知道答案的,可解题步骤需要这两位补充。 其他官员小吏则真的打算休息。 之前一直忙 受不到,现在稍微闲下来,自然要好好逛逛海太城跟兴华府。 有两个小吏还准备跟着纪彬去邑伊县看看,想去邑伊县买点棉花被跟棉服。 以前在汴京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这东西贵得厉害,如今到了鼎鼎大名的棉花县邑伊县,肯定要去瞧瞧。 而且今年棉花价格又降了许多,去年在一千二到一千五之间。 今年再次降价,已经降到五百文到七百文中间。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这棉花可是几千文一两,短短三四年时间,能降这么多倍,也是不容易。 可纪彬明白,浙东那边今年已经有小范围的棉花种植成功,等到明年的时候,纪彬预估能降到一百文到五百文。 不是他夸张,而是浙东那边能人多,今年刚成功,明年就会有大片种植,这是必然的。 在纪彬印象里,他那个时空的古代,棉花在前期都是按两算,宋时一两八十文,百姓都能喜极而泣。 等到明清时期,种植范围多,就变成按斤卖,便宜的时候,一斤只用八十文。 但价格不能这么横向对比,如果不把当时的发展,经济,社会治安等等综合起来,很难得出真正的购买力。 如今说来,只是给个大概参考。 但不管怎么讲,越到后期,棉花就会越便宜。 位上这位新皇定然不会允许价格过高,当初纪彬不急于扩张种棉,就是这个原因。 他自己调转车头没问题,邑伊县其他人怎么办? 纵然他早就说过,不要急于扩大种植面积,可以缓一缓,能听进去的人也很少啊。 享受着现在棉花县的名声,以后必然要经过阵痛,那就是棉花价格真正降下来,全国各地陆陆续续都可以种棉花,那邑伊县要那怎么办? 虽然这可能是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要考虑的事,可现在就已经有端倪了。 原本纪彬可以不考虑这些问题,纵然那些人会痛苦,也是因为自己贪婪。 但有个邑伊县商会在,纪彬难免为他们多考虑。 这次纪彬回家,一个是跟引娘团聚,二就是看看现在棉花收的怎么样,顺便在跟邑伊县棉商们详谈,把他早就写好的棉花细则拿出来。 以后的棉花,不能这么卖了。 而是要分成上中下三等。 当初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大家可以盲目卖货,等到市场稳定,有了自己的规律,就要开始细分了。 这么大的市场,能赚到其中百分之一的钱,就够邑伊县吃喝。 大包大揽什么都想吃,这不存在的。 他们这的棉花算不上特别好,走走中低端市场应该没问题,最高端的绒棉还是要 给西边北边,不管是浙东棉,还是宿勤棉,都比不了那些。 这跟技术有关,但跟自然条件关系更大。 纪彬要回邑伊县的消息很快传来,大家心里竟然隐隐升起一种害怕。 他们不想让纪彬回家啊! 就算去探亲也不行! 要是回去之后不来了怎么办?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不过也没人真的出来阻止,只是居安思危!害怕财神爷跑了! 纪彬带给兴华府,海太城多少东西,只有他们自己明白! 纪彬 本不知道兴华府百姓们考虑这么多,他带着陈乙,还有两个小吏回家,再有宣老爹等人同样放假,只是他们要在兴华府待几天,没跟纪彬他们一起。 纪彬等人一路骑马,这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牛车,中间还有他认识的车夫。 不知不觉中,这条路从人迹罕至,渐渐变成人来人往,商旅络绎不绝。 也是一种进步吧。 纪彬这次回来,引娘提前是知道的,早之前纪彬就写信回来,她这次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出来。 但做着做着,引娘自己都笑了。 她的手艺怎么回事,怎么还倒退了。 明明刚嫁给纪彬的时候,她做饭既好吃又好看,如今竟然生疏了。 还是家里新招的厨娘捂嘴笑:“肯定是夫人平 享福惯了,做不习惯菜饭。” 引娘也笑,但还是把剩下的做完,等纪彬一看,一眼就认出来是她的手艺,饭都比平时多吃了两碗。 两人有段时 没见,自然小意温存,聊着聊着,则讲起纪滦村的纪堂叔。 纪堂叔以前买了牛车接送村里孩子们上学。 前几 竟然买匹马,说是西边打了胜仗,那边的草原上可以养马了,所以南军国马儿价格也降下来。 这几天可高兴了。 纪彬也是没想到,连纪堂叔都买上马儿。 也是如今 子确实好。 纪彬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邑伊县,该找纪彬的立刻找上门,但纪彬就四个字,闭门不见! 他好不容易放几天假,先休息几天再说。 可他是想休息,银子却已经送上门了。 振生林豪已经送了几十万斤棉花到江南,现在都带着银子回来,准确让纪彬数银子。 没办法,只能看看这次挣了多少钱。 反正忙都忙了,顺便把棉花细则拿出来,所谓的上中下三等,就是按照棉花的细绒程度,棉花的颜 ,棉花的轻柔等等个各方面做标准。 但纪彬说明,自己只是提出个建议,若是有好想法都可以拿出来,一起集思广益。 既然南军国还没有这种标准出来。 那他们就先提出标准。 久而久之,以棉花县邑伊县的影响力,这份标准势必会成为全国很多地方的标准。 等纪彬拿出来这个,果然来烦的人就很少了。 大家都忙着讨论好棉花的标准,没时间管他! 纪彬在这边忙里偷闲,急速船却已经到了汴京。 汴京码头的人听着船务司协理中台道:“我们确实是十月初九从兴华府出发,真的没错,这是兴华府的路引。” “怎么可能!你好歹也是个官员!今天才十月十六,中午饭都没吃。六天的时间,能行九百多里?”码头小吏斥责道,“快说实话,是不是从哪私逃过来?又或者是路引作假?船务司协理中台,有这个地方吗?” 不是这小吏苛刻,而是谁会相信六天时间,能航行九百里? 百里船都达不到! 这里的 动很快引起码头长官注意,一个震惊汴京,震惊南军国的消息,就要从这里传开了。 六天时间!航行九百里! 新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头一跳,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不可能。 怎么会有这么快的船? 可又想到纪彬之前文书里面的畅想,还说了前朝的快船如何如何。 这是已经出来了? 等李家主跟协理中台 天磊到新皇面前的时候,虽然是让他们坐下,而且不用跪拜,两人甚至觉得,不如让他们跪下来,至少没那么忐忑。 新皇则是在看他们呈上来的文书,还有纪彬让人画的急速船图纸。 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新皇看的很慢,似乎要把每一个字都消化才行。 新皇隐隐按下 动,他比任何人都要明白急速船的意义。 而且纪彬还提前改了先朝的名字,不用他提点,就知道有些东西不好提。ZgXxh.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