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之中,水汽充盈,在树干上凝结成了一层薄霜。高睦怕舞 公主滑手,又不愿让她失望,当即应承道,等 天桃花开了,她一定跟着舞 公主好好学习爬树技巧。 近处的两个护卫,听到高睦答应爬树,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他们跟了少主人这么多年,可从来没见过少主人爬树。不过,少主人自从当上驸马后,陪着舞 公主,做了很多从前不曾做过的事情。多一个爬树,也好像没什么值得惊奇的。 舞 公主小时候就喜 爬到树上看风景,她曾经邀请寿张郡主阿柔、临川王孙文昺姐弟俩上树,结果俩人不仅不肯,还说爬树有失身份,派人把她从树上逮了下来。 难得高睦愿意,舞 公主恨不能立马进入 天。 计划赶不上变化,比 天先来的,是皇太子病逝的噩耗。 舞 公主与兄姐的年龄差较大,在她记事之时,她的兄长,除太子之外,几乎都已经列土封王,远赴藩地。因此,太子算是舞 公主相处最多的兄长,再加上太子为人宽仁友 ,对舞 公主这个幼妹极为照拂,舞 公主面对太子的死讯,当场就朦胧了泪眼。 这还是寿张郡主阿柔难产早逝,已经让舞 公主经历了一场亲人间的永别。要不然,太子正值英年,却突然薨逝,舞 公主还不知该何等难过。 依照太子丧仪,京城停嫁娶两月, 止饮酒作乐。舞 公主这个已婚公主,因是太子的姊妹,更是需要服大功九月。 大功是麻布做成的丧服。这意味着,舞 公主九个月都不能出府嬉游。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舞 公主就算与太子兄妹情深,也不至于连续不断地悲痛九个月。幸好舞 公主已经掌握文言文了,算是打开了典籍的大门,可以拿高睦的藏书打发时间,不然,大半年闷在房子里,与坐牢有何分别? 舞 公主用书本消磨时间时,公主府外的世界,已是暗 汹涌。 太子死了,意味着储君之位空了出来。远在藩地的各位皇子,闻丧之后,纷纷上表,请求赴京奔丧。至于他们真的是想为长兄尽哀,还是另有心思,那就见仁见智了。 别人怎么想的不知道,皇帝对儿子们的态度,倒是很快摆了出来。他允许诸王依次入朝,却在太子的卒哭祭后,将临川王孙文昺立为了皇太孙。 储君再立,诸王的夺嫡之心,理应消解。但是皇太孙孙文昺这位新储君,不比他那位众望所归的太子老爹。诸王得知太子死讯,以为自己有了承继大统的机会,如今又要对侄儿俯首称臣,如何能轻易甘心?储 有主又如何,把孙文昺那个 臭未干的小子从储位上拖下来就是了。 别说诸王不甘心了,就连朝中的臣子,也不是十分看好孙文昺。尤其公侯勋贵,不乏诸王的姻家,免不得心思活泛。 好巧不巧,就在这个人心浮动的关头,多年前的林辅乾谋反案,有了新的线索。皇帝将此事 给皇城司查办,牵连了数家公侯。 谋反这种重罪,向来是宁杀错不放过。对勋贵向来宽纵的皇帝,这一次,将涉案的公侯,全都诛灭了 门。 林辅乾是开国宰相,曾经显赫一时,他当道之时,与不少公侯之家都有 情。面对滚滚人头,京中勋贵生怕受到牵连,纷纷谨守门户,一时间,整个应天府的治安又好转了不少。 第58章 应天府的案子少了,高睦这个推官自然也清闲了不少,休起假来也方便了许多。 舞 公主一除服,高睦就告了个长假,陪舞 公主奔向了京外。 数月不出京城,舞 公主明显发现,京郊热闹了不少。这一点,只听官道上人声鼎沸,便不难发觉。 舞 公主本想偷偷掀开窗帘,看看官道上的情形,却突然听到了“青天大老爷”之类的呼喊,竟是高睦被路上的百姓认出来了。 高睦自从出任应天府推官以来,一直秉公执法,在民间隐约传出了“青天”之名。尤其太子薨逝后,皇帝重提林辅乾谋反案,处置了一波公侯勋贵,其中也不乏为非作歹之徒。老百姓不懂朝廷的动向,只知道,自从高睦上任后,从前那些逍遥法外的贵人,陆续受到了制裁。他们把功劳都记到了高睦头上,越发认准了高睦是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 高睦没想到会被百姓认出来,更没想到,会有百姓对她当街磕头,称谢不止。反应过来后,她本想先让护卫扶起第一个磕头的百姓,路边的百姓听清高睦的名号后,眨眼功夫,却是跪了更多人。 除了 谢“青天”的应天府民众,官道上恰好还有几个进京告御状的外乡人,他们正愁投告无门,得知路上就有个“青天”,又迫不及待地递上了诉状。 高睦被人群围住了,一时之间难以 身,再加上状纸都递到眼前了,虽然不是应天府境内的案子,也不好置之不理。为免波及舞 公主,她只好让许伯护好舞 公主的马车,先行一步。 朝中正是 的时候,高睦虽然 动于百姓的朴诚,却不敢享受这种“深得民心”的场面。她口称“皆是皇上圣明”,制止了为她颂德的百姓,带着呈递状纸的外乡人,迅速返回了京城。 处理完外乡人的诉状后,高睦担心出城之时又被人认出身份,改成了马车出行,还换了一个城门出京。zgXxH.oRG |